拉丁学名:Elaeis
guineensis Jacg
油棕属多年生单子叶植物,是热带木本油料作物。植株高大,须根系,茎直立,不分枝,圆柱状。叶片羽状全裂,单叶,肉穗花序(圆锥花序),雌雄同株异序,果实属核果。根为须根系,由初生根、次生根、三生根和四生根组成,后两者为主要吸收根。茎直立,不分枝,圆柱状,茎粗30-40cm,老树高达10m以上。叶片呈螺旋状着生于茎顶。肉穗花序,雌雄同株异序,少量出现雌雄混合花序。雌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,每个小穗着生6-40朵雌花,呈螺旋状排列于小穗上,受精后约6个月果穗成熟。每穗有果1000-1500个,穗重10-15kg,最重可达50kg以上。
油棕喜高温、湿润、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。年平均温度24~27℃,年降雨量2000~3000mm,分布均匀,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。年平均温度23℃以上,月平均温22~30℃的月份有7~8个月以上,年降雨量1500mm以上,干旱期连续3~4个月的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,但出现季节性产果。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、pH5~5.5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。
分布状况
马来西亚种植的油棕主要是改良品种TENERA,种植3年后就可收获,经济寿命为25年。2005年,马来西亚共有3736个棕油园,油棕种植面积404.9万公顷,比2004年增加了4.5%,占全球油棕种植总面积的33.75%,占马来西亚全国农耕面积的50%。其中沙巴州种植面积最大,达120万公顷,占马油棕种植总面积的30%。油棕种植园数量以大企业为主,FELDA,IOI,SIME DARBY,FELCRA,ASIATIC,KULIN,GOLDEN HOPE 等大企业的种植面积约占全马种植总面积的60%。
人们通过水煮、碾碎、榨取的过程,可以从油棕果肉中获得油棕毛油(CPO)和棕榈粕(PE);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,油棕的种子被分离出来,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,剩下的种子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(CPKO)和棕榈仁粕(PKE)。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,从果肉中获得油棕油以及从油棕种子中榨取得到油棕油,这两种油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、化工、农业等领域。可以说油棕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。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,油棕毛油和油棕毛仁油被送到油棕厂提炼,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、天然色素、气味后,成为色拉级的油脂-精炼油棕油(RBD
PO)及油棕油色拉油(RBD
PKO)。经过精炼的油棕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,在固态下近白色。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,油棕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、处理,形成油棕油酸(PFAD)、油棕液油(简称OLEAN)、油棕硬脂(简称STEARINE或ST)。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,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,油棕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,酸值增长很快,因此要及时提炼或分提。油棕油中富含胡萝卜素(0.05%-0.2%),呈深橙红色,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,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。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,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。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。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油棕油叫做软油,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棕油叫硬油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